培养目标:
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、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,获得教育教学的初步训练,能在中学物理教学和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适用人才。
培养要求:
学生主要学习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,接受运用物理知识的方法,进行教育教学技能的基本训练,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课程设置:
序号 |
课程代码 |
课程名称 |
学分 |
1 |
3708 |
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|
2 |
2 |
3709 |
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|
4 |
3 |
0015 |
英语(二) |
14 |
4 |
2033 |
数学物理方法 |
6 |
5 |
2040 |
理论力学 |
4 |
6 |
2035 |
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|
5 |
7 |
2034 |
电动力学 |
5 |
8 |
2036 |
量子力学 |
6 |
9 |
2038 |
近代物理实验 |
6 |
10 |
2031 |
中学物理教材教法 |
3 |
11 |
97009 |
模拟电路 |
4 |
12 |
98201 |
模拟电路(实践) |
2 |
13 |
97010 |
数字电路 |
4 |
14 |
98202 |
数字电路(实践) |
2 |
15 |
0018 |
计算机应用基础 |
2 |
16 |
0019 |
计算机应用基础(实践) |
2 |
17 |
98002 |
毕业论文(物理教育) |
|
合计 |
|
|
57 |
说明:非在职教师需通过“英语(二)”考试才能申请毕业。
就业方向:
毕业后适合到中等学校从事物理学、计算机科学、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学工作,也适合从事学校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。
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培训招生网看到的,谢谢!